书名:《拆掉思维里的墙》
作者:古典
作者简介:
新精英生涯总裁
美国生涯教练国际认证CBCC中国首席导师
CCTV《科技博览》、北京台《天天阅读汇》、凤凰台《一虎一席谈》邀请职业发展专家《中国教育报》《新前程》、新浪教育、中华英才网等媒体职业规划专栏作家。
2007年,创办新精英生涯,希望帮助30%的青年人,成长,长成为自己的样子。
推荐指数:
原文摘录:
你一定也有过这种感觉,自己陷入那种好像什么都有一点可能,但是又什么都做不到的恐惧,自己突然很弱小很弱小,禁不起任何的失败的,世界很大,我去没有力量去任何地方;那是一种好像被什么东西囚禁住的感觉,这个时候你多希望有一个权威的声音说,去吧!你一定可以成!但是没有任何人会这样说。
从心理学来说,一个人缺什么,就会投射到身边人的身上,他会觉得身边的其他人也觉得自己缺。于是他就会不断地表达说自己其实不缺,一不小心就过了。这个结果就是,他不断地表达的东西就是自己最缺乏的。你看一个人觉得自己缺什么,你就看他不断强调什么就好了。我们总期望心理测评可以预测未来,其实恰恰相反。首先,人的内心是无法观测的,所以心理学家只能通过心理导致的行为来观测,但是谁也无法了解对方的全部行为。所以心理测评其实是通过观察你很少的一部分行为来推测你过去到现在的心理。心理测评无法预测未来。用一次测评来决定未来,就好比用一次高考来决定你的受教育权利一样野蛮。我们愿意通过专业测评来了解自己,却很少知道,对自己最专业的人,其实是自己的内心——它拥有最强大的行为数据,而且如果你认真听,它了解自己的每一个想法。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写的名著《在轮下》里说:“面对呼啸而至的时代车轮,我们必须加速奔跑,有时会力不从心,有时会浮躁焦虑,但必须适应,它可以轻易地将每一个落伍的个体远远抛下,甚至碾作尘土,且不偿命。”在轮下,我们能做些什么?哲学家罗素(Russell)说:“Three passions, simple but overwhelmingly strong,have governed my life: the longing for love,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and unbearable pity for the suffering of mankind.三种激情,简单但非常强烈,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吴可承受的悲悯。
当一个人等待与拖延的成本,远远高于他真正开始行动所需要的成本,他就会慢慢陷入越等待越不行动的怪圈。我把这个模式称为“等死模式”。等待生命就是等待死亡,上天并不需要你成功,它只需要你尝试。